白話,顧名思義,這個專題淺顯易懂,這裡不玩弄專業術語,也不深究科學數據,這些東西,網路上隨便Google一下會跑出一大串網頁提供你或對或錯的資訊。


因為這些論文級的報告和尋常生活太不相干,所以在這裡不談表布,不說丹尼數,不提防水係數,也不強調每平方碼分佈多少透氣小孔.....,當然,可能也看不到什麼EVA中底,這裡是戶外裝備的國民小學,只教普及教育,但是別小看通識教育,有了基本技能在身上,保證你可以少花很多冤枉錢。


炎炎夏日將屆,我們就來說說排汗衣吧。


排汗衣是戶外活動的基礎,有一種說法叫吸濕排汗,這個論點有些矛盾,薄薄的一層,排汗衣要把濕吸到哪裡?


其實排汗衣最重要的特性叫做「透氣」,也就是會呼吸,作活動時穿的衣服會呼吸,汗水當然就能減少,穿上舒適的排汗衣,不會像那些運動盤勾字輩的尼龍悶不通風,它應該讓你的皮膚暢快呼吸,因此,熱氣足以流暢宣洩,理想的狀況是汗水先減少;而那些宣洩不及的熱氣與空氣結合後成了汗水,這時候,排汗衣可以迅速藉由纖維把水分傳遞出來,並且因為親水性低的特點也使得汗水快速地被空氣或陽光帶離,所以活動者的身體可以經常保持在乾爽的狀態。


想要乾爽,這牽涉到排汗衣是單纖還是雙纖的處理,一般而言,摸起來輕若無物的一定是單纖,代表性商品如Mountain Hardwear的 Wicked T ,Golite的 C-thru以及 Drimove lite ,Arc' 的Ether Crew還有 Patagonia的 CAP1等。這樣的纖維適合活動時間短或是排汗量比較少的人,所謂活動時間短,自行車、跑步、越野馬拉松或是攀岩、打球還有一般郊山與中級山健走等都算,因為單纖穿起來超級透氣甚至會讓人覺得「涼涼的」,但是汗水有多少就排多少,大量的排汗有時候來不及乾,停下來休息就有「沒有完全乾」的狀況,如果是身處海拔較高處又不能及時換下,可能就會有「濕冷」感覺。


所以一般百岳級的行程,最好的建議反而是觸感沒有那麼輕薄的雙纖,雙纖的結構讓過多的汗水能從裡層快速排除到表層,你如果聽人家說裡面是乾的,但表布可以摸得出水,就是這種雙纖型排汗衣典型的表現。代表性纖維如Power Dry,代表商品如Patagonia經典的 CAP2,Golite 的Drimove 今年還加入Cocona萃取物 以強化除臭抗菌的功能,Mont-bell 的Wickron也是玩家口中乾爽度超優的選擇。


想到戶外玩玩走走,春夏秋冬起碼應該有兩件排汗衣供替換,夏季版強調透氣快乾排汗,冬季則在上述特質外再是活動需求調整暖度,這個暖度如何拿捏,時序快入冬時我們再來聊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傑克狼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